发布日期:2025-10-08 03:11 点击次数:138
中午下课冲进食堂,窗口前照样排着长队,可闻到那股子混着油味的菜香时,肚子里的馋虫瞬间蔫了一半。打了份最常吃的番茄炒蛋和清炒西兰花,筷子刚夹起一块蛋,就瞅见边缘泛着点焦黑,番茄炖得烂糊糊的,甜不甜咸不咸,西兰花嚼在嘴里发柴,像是在啃没泡开的干菜。
找座位时听见隔壁桌同学吐槽:“我家楼下小餐馆的厨师,炒个青菜都比这香,咱学校咋就找不着个会做饭的?”这话一下子戳中我——打开招聘软件搜搜,本地招厨师的岗位一刷一大页,中餐厨师、家常菜厨师遍地都是,中国明明从来不缺掌勺的人,咋到了学校食堂,饭就变得这么“敷衍”?
吃完饭回宿舍跟室友唠,俩人掰着手指头数食堂饭菜的“通病”:土豆永远是块大没味儿,肉要么炖得嚼不烂,要么裹着厚厚的淀粉炸得干硬,就连最不容易出错的炒白菜,都能炒出一股生涩的“大锅味”。室友说可能是食堂要做几百上千人的饭,大锅菜没法像小锅那样控火候、调味道,可楼下中学食堂也是大锅饭,咋人家的红烧鸡腿就能外酥里嫩?
后来刷到条食堂师傅的采访才有点明白,原来不少学校食堂是外包的,讲究“成本低、出餐快”,食材挑最便宜的,调料就用酱油味精糊弄,厨师炒起菜来跟“流水线作业”似的,哪还顾得上色香味。想想也可惜,那些师傅说不定在家也能炒出一手好菜,到了食堂却只能按“标准流程”来,再好的手艺也没处施展。
真希望学校能多上点心,别让好好的厨师变了“流水线工人”,也让我们这些天天盼着食堂能有口热乎好吃的学生,不用再靠外卖和泡面续命啦。
上一篇:这尊雕塑的塑痕缘何被世界铭记
下一篇:没有了